新華社西寧7月17日電(記者王浡)“村里3771.6畝林地,這次全被劃到村辦林場里管起來,,歸我和老邵兩個管護員負責,。”鐘世太指著遠處的樹林說,。村辦林場管護員工作讓貧困戶鐘世太有了一份穩(wěn)定收入,。
今年6月,青海省西寧市委市政府正式印發(fā)《西寧市森林生態(tài)效益分類分檔補償試點方案》,,根據方案,,西寧市將首先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的窎溝流域開展森林生態(tài)效益分類分檔補償試點工作,鐘世太所在的朔北藏族鄉(xiāng)八寺崖村便是試點區(qū)域內的十個行政村之一,。
“窎溝流域面積為41.6平方公里,,有喬木林、灌木林,、未成林造林地,、宜林地等多種林分類型,有很強代表性,?!蔽鲗幨辛謽I(yè)和草原局林業(yè)草原管理科科長沈奎說,經過技術人員多次試點調研,,最終將此次分類分檔試點定在了窎溝流域內約20979.3畝的集體生態(tài)公益林,。
八寺崖村黨委書記張德財說:“以前村里的林地沒人管,全憑自生自滅,,村民只管拿生態(tài)補償款,,不盡管護責任,,甚至還有人在集體林地內放牧、挖沙,、取土。剛開始,,村集體還會對破壞集體林地的行為進行警告,,但破壞的人多了,警告也無關痛癢,?!?/p>
“把林地按有林地、灌木林地,、未成林造林地分為三類,,每一類分成兩檔,管護得越好,,每位村民生態(tài)補償款就越多,。”聽完沈奎的政策介紹,,張德財在心里算了一筆賬:如果林地養(yǎng)護得好,,八寺崖村將獲得44000多元的補償款,除50%將繼續(xù)用在村集體林地管護上以外,,其余的50%將直接打到村民的一卡通里,,讓鄉(xiāng)親們得到實惠。
“讓群眾成為林地管護的實際受益者,,讓每一個人參與到集體林地管護當中,,從而打通林地管護的‘最后一公里’,是這次試點工作的最終目標之一,?!鄙蚩f,西寧試點工作成功后,,一系列生態(tài)獎補措施將會在青海全省推開,。到時,青海省的林地管護水平將進一步提升,,對于其他地區(qū)的基層林地管護工作來說,,也會有一定借鑒意義。